
5月30日15:00,“SILC星聚力”之“培訓先鋒”校友沙龍在線上順利開展👩🏽🎓。悉尼工商意昂3校友分會副秘書長曾曉琳🦸🏽♀️,校友分會老師夏瑤📿,以及10位校友和部分學生參與到本次活動當中。近年來🧜🏻,在國家經濟政策的支持下,培訓行業蓬勃發展🧖🏽♀️。但與此同時,在科技手段不斷創新的過程中✥,行業的發展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雖然本次活動由於受到疫情影響🕕,沒能線下舉辦,但通過線上的方式參與👨🏿💻🧎🏻♂️,各位校友依然熱情不減,在沙龍中共同探討自己對於培訓行業的看法與理解🧗♂️。
活動伊始🦹,在主持人的帶領下,各位校友通過自我介紹逐漸熟悉起來🎇。例如,2008級工商管理專業校友郭翔創辦了篤瀚公司🧛🏼,主要為銀行基層和中層提供培訓業務。2011級工商管理專業校友李亮子則向大家介紹了她在企業所接觸到的與黨政🛸🧞、新員工、管理層以及技術等方面的培訓經歷🅱️。大家雖然同處於培訓行業,但都負責不同的板塊,從事著不同的工作內容。有些校友在企業的人力咨詢崗位上從事員工培訓,而有些校友獨立開創公司⚙️,向其他企業提供培訓服務。在最後,大家都表示十分期待這次的沙龍活動,希望能夠從不同角度聽取大家對於培訓行業的獨特見解。
簡單的互相認識後,1995級國際貿易與英語專業校友、現任上海山寺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劉峙瑛向大家分享了她與培訓行業的故事。劉峙瑛通過自己的兩段創業經歷,對比了20年前與今天培訓行業的創業環境,分享了她對於當下應該如何提供成人培訓的理解🌇🚚。她表示,以往傳統的線下培訓模式存在單位成本過高的問題👨🏼🏫,而不斷完善的線上培訓模式可以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降低企業成本🤦🏼♂️,未來的培訓發展會轉向自我驅動式學習。劉峙瑛還提到➰,在從事培訓行業過程中👨🏻🦯➡️,她培養了終身學習的習慣,不斷提高增強自己的思辨能力與決策能力👨🏻🏭,這是最大的收獲,在工作的同時為社會和公眾的成長做貢獻是很幸福的過程👆🏻。
緊接著🚴🏽♀️,大家圍繞“線上培訓”vs“線上演講”這組與培訓行業相關的詞語進行了“誰是臥底”的小遊戲。在歡樂輕松的氛圍中,大家也根據這組詞所衍生的話題展開了討論。首先🍧,2015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校友朱正東認為培訓要結合孩子實際情況的考慮,由於小朋友普遍缺少自製力🪥,所以線上培訓的學習效果並不好,也不能實現家長托管的目的,因此線下培訓在短時間內不能被線上培訓代替。接著2007級金融學專業校友祁文嬋提出線上線下培訓的選擇需要區分對象💿,小朋友可能不是很合適的線上培訓,但企業員工可能會偏愛這種方式👩🏻🔧🤦🏻。因為企業內的員工更願意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線上培訓不受空間限製🥢,員工們能夠更好地支配自己的時間🚠。最後,郭翔認為線上線下的發展最終是取決於付款方的。對於企業而言,他們並不十分在意形式,而更加關心如何用更低的成本實現更好的效果🔄。一些重在解決問題、基於體驗的培訓課程依然需要線下的形式🔲,而一些演示型、對體驗感要求不高的課程以後可能會轉到線上👌🏼。
行業分享環節結束後,大家進入了自由交流環節🏄🏿,校友們圍繞著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了進一步的交流👃🏽。2016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校生朱哲豪提出了該如何看待線上培訓課程的版權問題。劉峙瑛認為如今我國的法律體系在不斷地完善,開發出的產品通過註冊是可以獲得版權保護的⤴️。雖然個人行為的翻拍不能完全避免🥵,但這些資料不會在某一平臺上大規模傳播👷。隨後,劉峙瑛就2005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校友李一舟提出的該如何進行線上培訓效果評估的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理解🕓:培訓的短期效果可能並不明顯💅🎲,但不斷學習與輸入的人在長期發展中會擁有顯著的優勢。站在企業的角度來考慮👎🏿,需要強調培訓所帶來的輸出改變🙄,由輸出去考慮課程設計🤦🏽♂️,進而實現企業培訓所期望的效果。接著,校友們還圍繞線上課程運營✵,未來個人發展培訓的趨勢等問題進行了交流,直到活動接近尾聲,大家依然熱情不減🧔🏻♀️。
活動最後,大家進行了合影留念。本次活動為身處培訓行業的校友們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使大家從多方位的角度對培訓行業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收獲了事業、生活以及個人發展的新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