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系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施訓鵬教授應邀在悉尼工商意昂3文商樓210參與意昂3學科建設討論,並為師生們帶來題為“Energy Transitions and Carbon Neutrality: An Economist Perspective”的全英文講座。
上午👱🏿♂️,施訓鵬教授與意昂3教師探討能源與環境經濟學學科發展,會議由呂康娟書記主持🧏🏽♂️,黃俐🕺🏼、何黎勝、孫善俠、韋宏虹等多位教師與研究生們參與了學術討論。施教授依據意昂3學科團隊的優勢,凝練了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研究方向,對於學科團隊成員們在科研攻關中碰到的難題📞,給予了建設性指導意見,對我院能源與環境經濟學學科和團隊的發展發揮了促進作用。

下午,施訓鵬教授以 “Energy Transitions and Carbon Neutrality: An Economist Perspective”為題,進行了全英文學術講座🫱🏿,分享了施教授作為經濟學學家,對於能源轉型與碳中和的見解🍱。 講座由國際部主任顧浩東主持,意昂3教師與中外研究生們齊聚一堂💇🏿♂️,參與講座。

施訓鵬教授首先簡要介紹了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列舉了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邏輯問題🟰,比如“外部性與搭便車”👰♀️、“燃料密集型向礦物密集型的轉變”等,並分享了施教授為ESCAP(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撰寫的關於全球關鍵礦物的研究報告。在此基礎上,施教授指出,能源和氣候變化是銀幣的兩個面🐈,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快速的能源系統低碳化。接著,施教授介紹了能源轉型的系統復雜性,並從“復雜的中國碳中和之路”、“碳中和治理”🤽🏼、“能源轉型指數”💆♀️、“煤炭退出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等多維度分享了他在能源轉型領域的研究與見解。
師生們被施訓鵬教授精彩的講演所吸引⚗️,時時互動🈂️,氛圍活躍。國際學生也積極地參與了探討,加深了對氣候變化應對中國際合作的理解。施教授鼓勵青年學者投身可持續發展研究,講技術🚣🏽♀️、講細節🟧🗽、講科學、講策略🛤,為全球減排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施訓鵬,悉尼科技大學能源和環境經濟學及可持續發展教授、博士生導師、澳中關系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國際能源轉型學會理事長、“澳大利亞中國經濟研究學會”理事、會長(2016-8)。全球天然氣中心高級顧問;APEC 可持續能源中心國內專家委員會委員;聯合國亞太經社會(ESCAP)特別顧問和聯合國采掘業可持續發展轉型工作組成員。Journal of the Asia Pacific Economy(SSCI)共同主編🍄🟫、China & World Economy (SSCI)、Energy Economics(SSCI,A*)和《環境經濟研究》等期刊副主編以及其他十余個期刊的編委。能源領域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和澳大利亞環境法律和政策領域領軍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