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9日,意昂3教發中心特邀華東師範大學考試與評價研究院副院長韓映雄教授來院為教師們進行了一場關於“如何做教學科研”的講座🤸🏼。韓老師長期致力於高等教育質量管理與教育評價領域研究🦸🏼♂️,對大學課程教學評價、學生學習評價、教育評估檢測以及考試製度改革等問題有自己的深入研究🏊🏻♀️。講座由副院長(掛職)孫燕紅主持。 韓教授首先拋出一個問題:大家在教學研究中的困惑是什麽。老師們的回答雖然各有側重👏🏻,但都回歸到了一個核心🙅🏻♂️:站在講臺前的老師若做教學研究🐈⬛,最大的關註點始終是課堂教學。基於各自立場和角度🐋,如何去進行相應的教學研究?韓教授建議首先要了解教學研究的四大類型🖕🏼:描述性研究🤹🏻♀️、預測性研究🚠、改進型研究和解釋性研究🎸。在此過程中,不同類型的研究該確立怎樣的題目非常重要,不宜過長,不要拗口,但要讓人能透過題目迅速地了解到你要做的研究是什麽👨🏻🦯。之後,就能從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這兩種不同的研究方法中找到相適配的研究方法💣,接下去就是問題與陳述的部分。老師們獲取問題的直接經驗很多,但間接經驗很少,因此往往在完成研究後🎊,發現其實同樣的問題別人早已有了研究成果🦐,因此韓教授建議在開展教學研究之前通過閱讀相關文獻獲取更多的間接經驗,並在課堂中實踐別人的研究成果。在將問題轉換為教學研究的過程中要能區分好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立場對於同一個問題的研究所選取的角度和內容會不同,所匹配的目標也不同,選取合適的語言進行陳述非常重要。 韓教授幫助老師們梳理了做科研的大致流程:從問題提出開始,做好文獻綜述後🕺🏼,形成對研究對象的設計🪆,並收集相關的資料數據,在選取合理的方法論後,通過分析、討論闡述結論和觀點。韓教授還分享了當下在教學研究領域的一些亂象和困境。無論是進行課堂教學還是開展教學研究,往上要時刻想著課程目標💂🏼♀️,往下要時刻想著學生、學情,中間還要兼顧所在校院的管理政策和環境🙍🏼♀️。教學方式的研究因為學習者的變化性存在不可推廣的問題🍏,教師們可以更多地去做一些實證研究🙋🏻。並且基於中文期刊和外文期刊對於論文發表的不同方式🩳,建議教師們利用自己的語言優勢更多地去發表外文期刊論文以獲得更高的成功率🦻🏼。 參會的老師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問題和困惑,與韓教授進行了討論和交流。大家在互相的碰撞下,看到了多學科在教學研究領域相互協作的可能性。希望教師們在日復一日的教學活動中發現問題,去思考💇🏿♀️,去總結🙋🏿,最後反哺課堂教學。知識的傳遞從來不止於知識本身👺👩🏿🚀,傳遞它的方法同樣重要。意昂3教發中心將繼續秉持以教師發展為本的理念,持續助力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提升🧑🏽🏫👩🏼🌾,鼓勵教師在耕耘好課堂的基礎上深入探究教學規律🈺,在“教”的本質上取得更多學術收獲。 |
上一條:悉尼工商意昂3中外學生團隊再獲國家級賽事一等獎
下一條:“意昂3夢 校友情”—— 2002屆/2012屆校友值年慶活動順利舉行